Investor Education
投资者教育
开卷有益 | 读《身份的焦虑》
2019-11-01

开卷有益

悦 读 会 Vol 4

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读书的态度和类型是多元的,

如功利、励志、休闲、研究或治国。

不同读书的需求、类型、态度和方法,

都有可取之长,也有不足之短

不应非此即彼,应互相借鉴,更应彼此关照


勤于思而敏于行,读书一直是国富人倡导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们开辟了此专栏,

与大家一起分享国富人的书评与智慧。

愿你我都日日与书籍为友,

让这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充实思想的河流。

-

No.1

November

2019



分享书籍 《身份的焦虑》

                   【英】阿兰·德波顿 著     


微信图片_20191106110505.jpg

内容简介在《身份的焦虑》中,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作者简介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1992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1994年,入围法国费米娜奖。


书评作者 | 闰土

生存的基本需求被满足,身份的焦虑逐渐滋生。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挂在嘴边,憧憬着何日“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迫切地希望实现升职加薪、投资投机、成为网红等的梦想。

人们对于能否获取爱情和事业成功的焦虑,仿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即便是富豪因与身边同样优秀的朋友的攀比而着急。 

身份,指的是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们对自我身份的焦虑,像是考试、演讲、恋爱之前的紧张,与人类其他任何适度的欲望一样,有其积极的作用——激发人的潜能去追求完美。“唯焦虑者方能成功”,有一定的道理。

但过度焦虑又带来负面影响。来自同辈的比较和长辈的期许,与现实产生落差,这让我们怀疑自己,产生一种具有腐蚀性的耻辱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起恋人背弃、考试落榜、工作不力、创业失败的伤心往事,辗转反侧,黯然流泪。

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正是一本讨论现代人这一烦恼的文集,从“渴求爱”、“势利”、“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五个方面阐述了焦虑的起因,提出了哲学、艺术、政治、宗教、波西米亚五个解决焦虑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191106111442.jpg

Photo by Ryoji Iwata on Unsplash


焦虑的起因

1.渴求爱

人们追求身份,表面上看起来是追求金钱、名声、影响力。实质上,他们追求的是“爱”,或者说,是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关注。追求身份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爱”。

我们看到年轻的富二代开着法拉利驶过,看到暴发户戴着名表金项链,看到贵妇从头到脚一身blingbling的奢侈品牌,其实他们都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们是如此内心脆弱,才会如此亟需得到他人的爱。

当然,来自他人的“爱”确实十分重要——因为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如果我们的笑话让他们开怀,我们就对自己的幽默感到自信;如果我们被他们心不在焉地忽视,我们就对自己的魅力感到怀疑。

2.势利

每个社会中都充斥着势利者,这是一个全球现象。“势利”这个词诞生于牛津、剑桥大学用于区分普通学生和贵族学生的旁注,如今指的是,将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完全划上等号的人。

媒体的引导一直为势利行为的流行添油加醋。过去,英国的报纸甚至有专门的一版“宫廷活动”,刊载着关于舞会、假日的消息,或者是“上流社会”哪位父亲喜得贵子、哪位家人不幸去世的报道;如今,微博上成天散布着王思聪、明星、网红们的八卦传闻,他们的一个摔跤或只言片语都能引起热评纷纷,而平凡百姓的日常没有任何热度。“如果你天天阅读的就是这样一些梦呓一般的东西,你又如何能不成为一个势利者?”

势利产生的根源是深藏在内心的害怕——怕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害怕在家庭教育中被代代相承下来,成为现代人的焦虑的来源之一。结识新朋友时,一个常见的颇为讽刺的对话场景是询问对方的职业是什么。当回复是高管、高官、富商时,提问者便明显两眼放光、侃侃而谈;而当回复是不知名行业中的搬砖工时,提问者总会看一眼表,随后便“有别的事”或“要上厕所”了。

微信图片_20191106111452.jpg

Photo by Eduardo Sánchez on Unsplash

3.过度期待

科技和制度的巨大进步让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在物质上的富裕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古代的王侯将相(手机、汽车、空调……)。

与这种快速发展一起伴生的还有一种全新的思想——每个人深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任何梦想。

一些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的心灵鸡汤,成为人们的拥簇。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所说的“早睡早起,让人健康、富有、聪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过去的民众,从不会想象和英国贵族过一样的生活;但现在的年轻人们,总相信凭借自己一个卓越的创意,就可以在自家车库里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企业(万事俱备,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人们倾向于与身边的人比较。

学校聚集了一批可比性最高的人群,所以每一次的同学会都成为一个攀比场所。而信息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facebook、instagram、微博等,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学校。

越来越多的人,甚至盖茨,都成为了可比较的“同学”,可比对象范围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焦虑。21世纪要去成为盖茨的难度丝毫不低于17世纪去成为一个法国的贵族,而遗憾的是,世界对此形成了错觉。

4.精英崇拜

拿破仑执政之初便提出“carrieresouvertesauxtalents”,是西方第一个公开凭才用人的君主。他的思想被后人所继承,如今各个国家大多采用了这种精英崇拜的社会制度,被称为meritocracy,核心就是用精英们替下那些不学无术的人。

中小学教育、高考等给予了每个人在开始阶段均等的机会,在考试、工作中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胜出的,才被社会看重。

人们对社会底层的人的容忍度降低,称谓从“不幸运者”变成了“loser”。

过去,人们认为:穷人对社会有重要贡献(农耕);贫穷不代表道德低下;贫穷的原因之一是资本家的剥夺。

但现在,人们认为:富人对财富的追求、而不是穷人的劳作,才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源动力;富人拥有更好的品质,勤劳、吃苦、虔诚等;穷人是愚蠢、懒惰、堕落的。

甚至一部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宣称: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穷人是大自然的劣质产品。社会应该让他们在成人之前任其死亡,使之无法繁衍后代,而不是去同情并接济他们。这样的观点迎合了精英阶层的利益,但使得其他阶层愈发焦虑。

5.制约因素

作者承认,唯才是用,meritocracy制度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出于天赋不可控、运气捉摸不定、办公室政治斗争勾心斗角、科技发展淘汰旧产品旧职业、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等限制因素,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做不到全然不偏不倚地给所有人评分。这些不确定性让寄希望于在meritocracy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的人们更加惴惴不安。

微信图片_20191106111501.jpg

Photo by Daria Shevtsova on Unsplash


解决方法

作者提出,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因此要想让人放下对身份的焦虑,重拾自信快乐,就如同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所说的——“要么给他很多钱,要么限制他的欲望”。

本书提出了哲学、艺术、政治、宗教和波西米亚五种具体的途径。

(1)哲学:如果我们像哲学家一样理性地思辨,就会发现,你的品质并不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评价。建议我们采取一种“理性的遁世态度”,离开他人舆论,遵从自己内心的良知。

(2)艺术: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说,艺术是对生存中的缺陷的解释,是一种解决内心深处的紧张和焦虑的途径。例如悲剧艺术,让我们对他人的失败给予比平常更多的关注,了解了失败者的成长和生活的细节后,能够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些愚昧和过失。

(3)政治:政治统治阶层通过意识形态向社会输出精英崇拜的观念,为了摆脱并推翻这种控制,我们应向二十世纪女权主义斗争中的女性学习。

(4)宗教:所有人都将死去深埋地下,人类在宏大的自然和上帝面前微不足道。宗教提醒我们从死亡、大自然和上帝的角度,认识到我们身份的渺小,从而获得心情的平静。

(5)波西米亚:放下对世俗成就的在意,去重视以观察者和创作者的身份体悟世界,从中获取满足感。

哲学、艺术、政治、宗教和波西米亚的目的并非废除身份等级,他们只是尝试建立一些新的身份等级,建立在那些为大家所忽略或批判的价值标准的基础之上。这五个领域的革新者提供了很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力的例子来使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的人,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仅仅成为loser。

微信图片_20191106111510.jpg

Photo by Kaique Rocha from Pexels


正如作者序言所述,本书并非能够根除我们焦虑之苦的灵丹妙药,但读后令我们对自己脾性的由来多了一分了解。就像我们获悉了明天暴雨的天气预报,虽然不能阻止它的到来,但能提前备好“雨伞”和“雨衣”应对,相信我们都能多一分从容。


···生命有限,让读书使你我辽阔···

微信图片_201911061139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