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or Education
投资者教育
开卷有益 | 读《理性乐观派》
2019-01-24

开卷有益

悦 读 会 Vol 3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

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

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有了过去其实也就有了前方。

勤于思而敏于行,读书一直是国富人倡导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们开辟了此专栏,

与大家一起分享国富人的书评与智慧。

愿你我都日日与书籍为友,

让这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充实思想的河流。


No.1

January

2019



分享书籍理性乐观派》 

                   马特·里德利 著 

微信图片_20190724090524 (2).bmp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本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本书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

作者简介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著有多部获奖作品,包括《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等。目前居住在英国。


书评作者 | 非洲海参

什么叫繁荣?繁荣就是:你以同等工作量换取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增加了。

按照这个定义,人类在过去的5000年里取得了不可思议的繁荣。按照劳动量尺度计算,公元前1700年巴比伦需要工作50小时才能换取1小时(芝麻油)阅读,1800年仅需6小时(煤油灯),现在是半秒钟(LED),进步了43000倍左右。现在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比100年前欧洲贵族的生活都要来的更好,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更好的医疗水平,更长的预期寿命,更多的休闲时间。那是什么使得人类可以取得这样空前的繁荣:

1.交换/贸易。不同于其他物种,人类是唯一一个大规模进行交换/贸易的物种。交换/贸易意味着分工的可能性,而分工意味着复杂商品的产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分工会带来几点益处。1) 专业知识的积累;2)生产效率的提高;3) 剩余资本/资产的产生。同时,大规模分工还要需要人口规模的聚集,起初的小村子可能只能支撑一个面包师的职业,但是随着人口的聚集和增长,新的职业将会产生。在古代只有大城市才能够支撑铁匠/祭祀/画师这些专业化职业。而现代大都市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健身教练/基金经理/程序员这些职业在200年前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从该角度看,一个国家最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就是大规模城市化,简单将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够形成新的工作/职业和分工。

微信图片_20190724091413.bmp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2.集体知识。人类的知识具有集体性,表现在三个层面:

1)知识代际层面具备可积累性。我们现在积累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以来的知识的沉淀。所以我们不需要从头开始发现欧几里得几何,也不需要重新发明10进制。而其他物种的知识传播不具有累积性,松鼠妈妈可能要亲自向后代示范如何撬开坚果,他的后代要重复同样的行为才能够传播知识。而人类可以通过语言进行知识传播,更高级的是通过文字进行知识传播,从知识密度角度,文字>语言>行为,所以现在一个数学系大学生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可以掌握人类几千年的数学知识,而其他物种永远是从零开始积累。

2) 知识具备可交换性/繁殖性。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有性繁殖,知识也在进行DNA的互换和繁殖,新的知识和思想产生于不停的交换,所以知识本质上也具备生物学的进化性原则,从历史长期的角度看,正确的知识/思想在竞争中逐步淘汰错误的知识/思想。而那些最优秀的知识/思想逐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公理,例如几何原本/相对论/人权宣言等,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所以人类的进步史本质上是一部人类思想的进步史。知识交换的密度和强度越大,新知识产生的速度就越快,经济就越繁荣。历史来看,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大幅度降低了知识交换的成本,直接加速了15世纪以后的西方文明的崛起。而互联网的出现,将知识的交换成本几乎降低为零,新的知识/思想在互联网化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3) 知识的分散性。知识被散落到许多个体中。没有单独一个人能知道如何制造一部车,但是凭借在散落到全球各地的知识,人类可以非常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汽车。所以人不需要掌握所有知识,只需要掌握部分的知识,然后通过交换和专业化分工就可以制造出极其复杂精密的设备。

微信图片_20190724092203.jpg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3.化石能源革命。如果按照下图来划分世界历史,只有两个阶段,1800年前和1800后,1800年前经济几乎没有增长,所谓的历史无非是改朝换代的人文史,是范式的不停重复,而1800年以后才是新的一种历史范式的开启直到今天。

微信图片_20190724092552.bmp

19世纪是化石能源使用的元年,从而开启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一直困扰经济发展的是,能源主要来自于肌肉输出,无论来自于人还是牛/马/驴。而这些能量输出都依靠土地供养,而土地的边际供给是有限的,所以社会周期性地出现粮食和土地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从而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而像煤炭这样的不可再生能源丰富得足够承载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双重爆炸,直到它们为地球上所有人创造出可持续的财富,同时不撞上马尔萨斯陷阱,之后再把接力棒传递给其他形式能源。到了1870年,英国煤炭燃烧放出的热能,可供8.5亿劳动力消耗,这就如同每个工人配了20个可供使唤的佣人。光是英国蒸汽引擎的性能,就相当于600万头马匹或者4000万名劳动力,不管是人还是马,需要消耗当时全球收获小麦的3倍才能养活。煤炭的使用同时也带动了钢铁业的大发展,钢铁的大规模生产,开启了机械革命。

今天地球上每个人平均以每小时2500瓦特消耗功率,其中80%左右来自于化石能源,剩余是来自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一个普通的健康人踏健身自行车大概是50瓦功率。这意味着维持一个现代人生活方式,大约需要150名奴隶,每人8小时轮班干活才行。所以现在社会的三口之家的生活水平,在工业革命前需要450名奴隶才能够实现。工业革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把人类带入到了机械奴隶制时代,彻底改善了整体人类的福祉水平。

微信图片_20190724092702.bmp

Photo by Dominik Vanyi on Unsplash

4.知识具备边际递增特性。不同于传统商品,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收益递减。知识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收益呈现递增。

知识交换地越频繁,新的好点子出现的频率也越高。现代社会的奥妙在于实现了规模极其庞大的思想联系,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后,思想交流呈现几何级增长,新的范式/技术/科学被更快速地创造。你越是产生越多知识,就越能产生更多知识,映射到经济层面,社会越是繁荣,你就越是能够更加繁荣。

人类过去200年创造的知识远大于过去5000年的总和还多得多,大概率未来100年的新的知识会比过去200年多的更多,我们的知识库在不停地指数膨胀。

知识最美好的一点在于,它是真正无穷无尽的,永远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思想/发明的供给量,新的知识总是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生长/突变。所以,信息系统远比物理系统更加浩瀚,让物质宇宙相形见拙。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新的技术和知识的突破,有些是改进性的,有些突破性的,最终他们都会带动整个经济不断的指数增长。

微信图片_20190724093006.bmp

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每隔10年,经济的天空边就是飘来一朵小乌云,每次大家都喜欢用大拐点/历史的终结来预测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似乎经济从此刻开始就会陷入停滞不归路。

但是从全球经济史来看,我们只经过一次真正意义的大拐点,1800年。以此为分水岭,从前的历史被终结,新的经济范式被开启。1800年以前,GDP增速不超过0.2%,以后的年化GDP增长则维持在2%附近,并且在过去200年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这样的内生增长动力似乎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阻挠。

即使过去100年,我们经历了两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热战和一次冷战,经济还是蓬勃发展,每一代人几乎都比上一代人更加的富足。

站在2018年末看未来,我们的交换还在持续深化,新的职业还在被源源不断地创造。知识还在不断地积累,新的想法/知识每天都在被创造,在如今这个网络化的社会,创新的火焰已经无法被熄灭了。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廉价/清洁/无限供应的新能源成为可能。

所以,经济内生增长的核心要素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世界经济还会沿着2%的曲线波动向上,未来10年我们大概率会比现在更加富足,未来30年,下一代人预计会比我们富足一倍左右。故此,尽管短期可能会面临很多挫折,可是历史本身不是圆圈,而是螺旋向上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乐观一面总是会战胜悲观的一面,所以大家不妨长期做个理性的乐观派。


···生命有限,让读书使你我辽阔···

微信图片_20190724093316.jpg